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看了數百本繪本,還是這套最好看:《包姆與凱羅》系列

圖片
  今天要介紹島田由佳的圖畫書:《包姆與凱羅》系列。 這套書我從小孩出生就買了,看到現在六年,即使我每年都從圖書館借100本以上的繪本回來唸,但最喜歡的還是這系列,原因就是它讓我每次翻開都是有驚喜,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 就像棒球界會說日式風格就是比較細膩,這本由日本人著作的繪本也是如此。 這套繪本有兩個主要角色:包姆與凱羅,包姆是隻大狗,應該是媽媽的角色,凱羅是隻小青蛙,對應生活中調皮搗蛋的小子。其他還有一些好朋友像是小兔子、小小狗、土撥鼠之類的。 可愛的繪本常常見,但這系列最厲害的就在於細節,人家是魔鬼藏在細節裡,這系列是把一堆幽默放進去了。 舉例來說,有一本是《包姆和凱羅的天空之旅》,講的是他們兩個「做」出一架飛機後開飛機去找爺爺的故事,途中當然經歷了一段奇妙旅程,但最讓人發笑的是,在包姆認真組裝飛機時,凱羅正在旁邊塗鴉。 有沒有很像日常情境,媽媽忙得焦頭爛額時,小孩在旁邊忙自己的事,等到媽媽驚覺很久沒聽到聲音時,會發現小孩正在搗蛋。 又如在旅途中海面上出現在鯊魚鰭,過了幾頁才發現原來是隻揮手的可愛企鵝。這不是主要劇情的一部分,反而像是電影的彩蛋一樣,乍看沒發現,多看幾次不禁莞爾。 除了在同一本裡有眾多細節等待探索外,同系列不同本裡也有對應的地方。 例如在《包姆和凱羅購物記》中,他們一到市場第一件事是幫凱羅買件新背心,凱羅身上的背心有一分為二後縫補的痕跡,而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包姆與凱羅的冬日早晨》裡,凱羅把他的背心拿給鴨子小班穿,結果因為身型差太多而被撐爆了。 就是這樣一套好書,讓我們從小看到大,每次翻開都有不同的感受,就算看到倒背如流,過了半年又可以發現很多(因為細節多到記不住)。 有在唸故事給孩子聽的父母一定有這種經驗,尤其是孩子小一點的,有時也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在聽,自己唸得嘴酸,孩子卻在看不是很重要的插圖。 這本另一個好處是圖的細節多但字不多,因此唸的時候不會那麼累,我多半是簡單唸完故事主線,然後跟著孩子一起找圖片裡有趣的地方,一下子就從以父母唸書為主的活動,變成以孩子找插圖為主了。 除了爸爸媽媽陪唸外,小孩現在大了,可以認注音也會自己去拿來唸,不信?看這套書的破爛程度就知道,雖然愛書的我看了覺得有點不捨,但至少孩子願意看書就好。

看了數百本繪本,還是這套最好看:《包姆與凱羅》系列

圖片
  今天要介紹島田由佳的圖畫書:《包姆與凱羅》系列。 這套書我從小孩出生就買了,看到現在六年,即使我每年都從圖書館借100本以上的繪本回來唸,但最喜歡的還是這系列,原因就是它讓我每次翻開都是有驚喜,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 就像棒球界會說日式風格就是比較細膩,這本由日本人著作的繪本也是如此。 這套繪本有兩個主要角色:包姆與凱羅,包姆是隻大狗,應該是媽媽的角色,凱羅是隻小青蛙,對應生活中調皮搗蛋的小子。其他還有一些好朋友像是小兔子、小小狗、土撥鼠之類的。 可愛的繪本常常見,但這系列最厲害的就在於細節,人家是魔鬼藏在細節裡,這系列是把一堆幽默放進去了。 舉例來說,有一本是《包姆和凱羅的天空之旅》,講的是他們兩個「做」出一架飛機後開飛機去找爺爺的故事,途中當然經歷了一段奇妙旅程,但最讓人發笑的是,在包姆認真組裝飛機時,凱羅正在旁邊塗鴉。 有沒有很像日常情境,媽媽忙得焦頭爛額時,小孩在旁邊忙自己的事,等到媽媽驚覺很久沒聽到聲音時,會發現小孩正在搗蛋。 又如在旅途中海面上出現在鯊魚鰭,過了幾頁才發現原來是隻揮手的可愛企鵝。這不是主要劇情的一部分,反而像是電影的彩蛋一樣,乍看沒發現,多看幾次不禁莞爾。 除了在同一本裡有眾多細節等待探索外,同系列不同本裡也有對應的地方。 例如在《包姆和凱羅購物記》中,他們一到市場第一件事是幫凱羅買件新背心,凱羅身上的背心有一分為二後縫補的痕跡,而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包姆與凱羅的冬日早晨》裡,凱羅把他的背心拿給鴨子小班穿,結果因為身型差太多而被撐爆了。 就是這樣一套好書,讓我們從小看到大,每次翻開都有不同的感受,就算看到倒背如流,過了半年又可以發現很多(因為細節多到記不住)。 有在唸故事給孩子聽的父母一定有這種經驗,尤其是孩子小一點的,有時也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在聽,自己唸得嘴酸,孩子卻在看不是很重要的插圖。 這本另一個好處是圖的細節多但字不多,因此唸的時候不會那麼累,我多半是簡單唸完故事主線,然後跟著孩子一起找圖片裡有趣的地方,一下子就從以父母唸書為主的活動,變成以孩子找插圖為主了。 除了爸爸媽媽陪唸外,小孩現在大了,可以認注音也會自己去拿來唸,不信?看這套書的破爛程度就知道,雖然愛書的我看了覺得有點不捨,但至少孩子願意看書就好。

《人慈》ー不管你信不信人性本善,我們都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圖片
這本書我認為跟《人類大歷史》要合在一起看,即使它們在人性是利己或是利他完全是持相反態度,但某些地方還是有共識的。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兩本書都提出了相當的佐證資料,雖然《人慈》有後發優勢可以反駁前者的證據,但兩者在討論人類的歷史上無疑都下足了功夫。 在人性的本質上,《人慈》是人性本善派、而《人類大歷史》則是人性本惡派,就算有展現出善的一面,也只是權衡利弊得失後,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而《人慈》一書認為,人是天生的利他派,即使沒有任何好處,仍會對他人的不幸感到難過,也會不求回報的對他人伸出援手。 這部分很難釐清,舉例來說幫助身邊的人,究竟是如《人慈》認為的,只是天性使然;或是依《人類大歷史》所說,是為了融入族群而不得不為之。爭辯這個也毫無意義,我認為兩者兼具,且無論如何,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 《人慈》一書很有趣的是,在於「智人」為何能在遠古時期不同的人種裡脫穎而出,有了新的解釋,不是因為智人特別強壯,甚至也不是因為大腦特別發達,而是因為他們特別友善。 沒錯,就是特別友善,為此書裡還取了個新名詞ー幼犬人。書裡認為智人就是因為有眼白可以讓人知道視線方向、眉毛展露了情緒、臉紅代表了在乎。因為把情緒不加掩飾的顯露出來,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進而產生合作的可能。 這也是書裡抱持人性本善觀點的理由,因為不善,根本活不下來。 抱持人性本惡論的人,可以很容易舉出多例子來反駁書裡的論點,例如史丹佛大學地下室的囚犯實驗、羅伯斯山洞的童軍試驗、復活島的衰亡或納粹的集中營、毒氣室等。 這些例子在書裡也都一一反駁了,但這裡礙於篇幅無法條列,這裡只提一點,我們會對這些故事如此深信不疑,會不會只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就被灌輸了這些觀念,歷史書永遠不會寫太平盛世的過程,而是著重在戰爭的經過;即使到了現代,新聞餵給你的還是極少數反常的殘酷暴力或欺詐事件。 就像如果藥學上有「安慰劑效應」,只要你認為藥有療效,可能真的會覺得好多了。我們會不會也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書裡舉了眾多例子、論證來說明,他認為人性本善不是空穴來風。人在僅佔少數時間的戰爭之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利他共善的,我們對同類有強大的同理心,對看見別人受苦的不適遠超過自己無回報的幫助因而減損利益的不快,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互相幫忙才能讓整個社會壯大的。 你可能會問,即使是少數,那又要如何解釋戰爭?那可以數百萬人的傷亡,難道也能用人性本...

《人慈》ー不管你信不信人性本善,我們都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圖片
這本書我認為跟《人類大歷史》要合在一起看,即使它們在人性是利己或是利他完全是持相反態度,但某些地方還是有共識的。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兩本書都提出了相當的佐證資料,雖然《人慈》有後發優勢可以反駁前者的證據,但兩者在討論人類的歷史上無疑都下足了功夫。 在人性的本質上,《人慈》是人性本善派、而《人類大歷史》則是人性本惡派,就算有展現出善的一面,也只是權衡利弊得失後,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而《人慈》一書認為,人是天生的利他派,即使沒有任何好處,仍會對他人的不幸感到難過,也會不求回報的對他人伸出援手。 這部分很難釐清,舉例來說幫助身邊的人,究竟是如《人慈》認為的,只是天性使然;或是依《人類大歷史》所說,是為了融入族群而不得不為之。爭辯這個也毫無意義,我認為兩者兼具,且無論如何,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 《人慈》一書很有趣的是,在於「智人」為何能在遠古時期不同的人種裡脫穎而出,有了新的解釋,不是因為智人特別強壯,甚至也不是因為大腦特別發達,而是因為他們特別友善。 沒錯,就是特別友善,為此書裡還取了個新名詞ー幼犬人。書裡認為智人就是因為有眼白可以讓人知道視線方向、眉毛展露了情緒、臉紅代表了在乎。因為把情緒不加掩飾的顯露出來,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進而產生合作的可能。 這也是書裡抱持人性本善觀點的理由,因為不善,根本活不下來。 抱持人性本惡論的人,可以很容易舉出多例子來反駁書裡的論點,例如史丹佛大學地下室的囚犯實驗、羅伯斯山洞的童軍試驗、復活島的衰亡或納粹的集中營、毒氣室等。 這些例子在書裡也都一一反駁了,但這裡礙於篇幅無法條列,這裡只提一點,我們會對這些故事如此深信不疑,會不會只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就被灌輸了這些觀念,歷史書永遠不會寫太平盛世的過程,而是著重在戰爭的經過;即使到了現代,新聞餵給你的還是極少數反常的殘酷暴力或欺詐事件。 就像如果藥學上有「安慰劑效應」,只要你認為藥有療效,可能真的會覺得好多了。我們會不會也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書裡舉了眾多例子、論證來說明,他認為人性本善不是空穴來風。人在僅佔少數時間的戰爭之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利他共善的,我們對同類有強大的同理心,對看見別人受苦的不適遠超過自己無回報的幫助因而減損利益的不快,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互相幫忙才能讓整個社會壯大的。 你可能會問,即使是少數,那又要如何解釋戰爭?那可以數百萬人的傷亡,難道也能用人性本...

《好好說慢慢懂,不吼不罵力量大!》ー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高敏孩子,如果你對教養感到無力,你可能就遇到高敏孩子了

  最近因為電子書商辦的活動,開始瘋狂看親子教養類的書。 發現了其實教養以前分成了「百歲派」跟「親密派」,現在好像已經沒有百歲派的生存空間了。 百歲派指的是讓孩子自己養成作習,在養成之前就儘量不抱不安撫,讓他自己習慣;而親密派則是認為,寶寶哭就是需要安全感,幼年時期缺乏的安全感日後很難補足,所以基本上是一哭就抱的照顧。 不知道是我最近都接觸阿德勒的正向教養、黑幼龍的慢養、甚至之前看過的深井效應,我認為親密派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ー在幼童時期忽視孩子,可能會有不可逆的傷害。 最近又看了一本《好好說慢慢懂,不吼不罵力量大!》,這本書非常適合教養感到無力的新手爸媽,裡面的插圖可愛,文字又簡單。 更重要的,裡面提出了一個對我來說新的觀念ー高敏感孩子。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孩子也是高敏感孩子。 所謂高敏感孩子就是感官比一般人敏銳,因此可以察覺環境中細小變化,例如東西改變擺放位置、細微的氣味感知,有的甚至感受到動物的情緒。 但也因為感官敏銳,有些對一般人來說無足輕重的光線、聲響就會驚嚇到他們,例如他們會比較怕鞭炮、打雷聲等等。 我小兒子就是如此,他很害怕鞭炮聲、也很怕「廁所裡的蜘蛛」、樓下的掃地機器人運作聲、窗外的消防車鳴笛聲。之前都覺得他小題大作,看了這本書我終於知道,世界上有些人是無法接受這些的,因為對他們的感官而言,接受到的刺激可能是一般人的十倍。 他從小就不喜歡坐車,睡著也就罷了,不然肯定大鬧一番。直到前一次去露營,他才終於說出他不喜歡坐車的原因:因為一直有扣嘍扣嘍的聲音。 你知道什麼扣嘍扣嘍聲嗎?高速公路上排水溝會比道路略低一點點,開過去會有震動聲。 一開始我覺得他在無理取鬧,因為那聲音對我來說是沒感覺的,但看了這本書後,我不禁在想,可能他一直以來都在忍受(對他來說)有如爆炸的扣嘍聲。 試想,如果你鼓起勇氣講出了你一直以來的困擾,但身邊的人都把你當成怪咖,沒有人可以理解你的感受,那會是什麼感覺。更河況他只是個四歲的孩子。 你以為高敏感孩子是特例嗎,據書裡統計,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是高敏感孩子。甚至我看完書發現,大兒子某部分也有高敏感的特徵,或許每個人都有高敏感的一部分,只是不夠明顯。 就像其他教養書也會提到的,孩子哭鬧時,重點是找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只當作他在胡鬧。而這本書又重為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對非高敏感族群的人可能...

《好好說慢慢懂,不吼不罵力量大!》ー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高敏孩子,如果你對教養感到無力,你可能就遇到高敏孩子了

  最近因為電子書商辦的活動,開始瘋狂看親子教養類的書。 發現了其實教養以前分成了「百歲派」跟「親密派」,現在好像已經沒有百歲派的生存空間了。 百歲派指的是讓孩子自己養成作習,在養成之前就儘量不抱不安撫,讓他自己習慣;而親密派則是認為,寶寶哭就是需要安全感,幼年時期缺乏的安全感日後很難補足,所以基本上是一哭就抱的照顧。 不知道是我最近都接觸阿德勒的正向教養、黑幼龍的慢養、甚至之前看過的深井效應,我認為親密派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ー在幼童時期忽視孩子,可能會有不可逆的傷害。 最近又看了一本《好好說慢慢懂,不吼不罵力量大!》,這本書非常適合教養感到無力的新手爸媽,裡面的插圖可愛,文字又簡單。 更重要的,裡面提出了一個對我來說新的觀念ー高敏感孩子。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孩子也是高敏感孩子。 所謂高敏感孩子就是感官比一般人敏銳,因此可以察覺環境中細小變化,例如東西改變擺放位置、細微的氣味感知,有的甚至感受到動物的情緒。 但也因為感官敏銳,有些對一般人來說無足輕重的光線、聲響就會驚嚇到他們,例如他們會比較怕鞭炮、打雷聲等等。 我小兒子就是如此,他很害怕鞭炮聲、也很怕「廁所裡的蜘蛛」、樓下的掃地機器人運作聲、窗外的消防車鳴笛聲。之前都覺得他小題大作,看了這本書我終於知道,世界上有些人是無法接受這些的,因為對他們的感官而言,接受到的刺激可能是一般人的十倍。 他從小就不喜歡坐車,睡著也就罷了,不然肯定大鬧一番。直到前一次去露營,他才終於說出他不喜歡坐車的原因:因為一直有扣嘍扣嘍的聲音。 你知道什麼扣嘍扣嘍聲嗎?高速公路上排水溝會比道路略低一點點,開過去會有震動聲。 一開始我覺得他在無理取鬧,因為那聲音對我來說是沒感覺的,但看了這本書後,我不禁在想,可能他一直以來都在忍受(對他來說)有如爆炸的扣嘍聲。 試想,如果你鼓起勇氣講出了你一直以來的困擾,但身邊的人都把你當成怪咖,沒有人可以理解你的感受,那會是什麼感覺。更河況他只是個四歲的孩子。 你以為高敏感孩子是特例嗎,據書裡統計,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是高敏感孩子。甚至我看完書發現,大兒子某部分也有高敏感的特徵,或許每個人都有高敏感的一部分,只是不夠明顯。 就像其他教養書也會提到的,孩子哭鬧時,重點是找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只當作他在胡鬧。而這本書又重為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對非高敏感族群的人可能...

滑世代的家長守則ー如何有效建立3C教養規則講座心得

  今天有幸參加了附近社區幼兒園辦的活動,由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辦理的「滑世代的家長守則ー如何有效建立3C教養規則」 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一看到這個課程名稱就忍不住報名,內心大喊:這就是我要的,快給我。 不過這種好講座也是不常有的,沒機會去聽講座的各位,就勉強看看我這篇心得吧。 大家一定看過或聽過,有些小孩從小就接觸3C產品,甚至可以說是3C產品帶大的;大家一定也知道,過早接觸3C產品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壞處,但當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常常不知所措。 其實手機成癮跟物質成癮並列為成癮的2大主因,物質成癮有哪些呢:毒品、香煙、酒精。 你可能會說,用個手機而已,跟上面這麼東西比起來有這麼嚴重嗎?在身體的損害上,的確是沒這麼具有顯著性,但在防制方面,手機成癮的防制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我們對手機太輕忽了,沒想到看似無害的電子盒子裡面,竟然藏有這麼多注意力陷阱。 其實手機「好好用是工具,打發時間變玩具」,現代生活沒有人離得開手機,所以適當的時間、年紀下,遲早都得學會使用手機。 但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你拿手機只是為了「無聊」,不知道做什麼就拿手機出來滑一滑,那就只是打發時間而已。 我們知道小時候看了鬼片可能會害怕一整個禮拜,因為小孩的大腦對刺激的反應更加劇烈。而手機跟裡面遊戲是一群人花了幾個月,絞盡腦汁研究怎麼把你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裡面有精細的畫面、優美的音效及滿滿的刺激。 因此,你怎麼能怪孩子拿起手機就忘了其他事,該怪的是身為家長的你,不該讓這麼小的孩子接觸比真實世思更鮮豔十倍的手機世界。 除了太過沉浸在虛擬世界外,手機的危害至少還有視力變差、睡眠不良、肥胖問題、學習退步、情緒波動、人際關係上,所以各位家長不可不慎啊! 至於多大才能讓孩子用手機呢,衛福部的建議是至少2歲以後,而小蘇老師的建議則是上國小以後。 手機的方便與可怕就在於,它可以隨時、隨地、不限內容的使用,所以滑世代的家長,可以把這個手機最強的優勢阻斷,因此要有三大原則: ①固定時間: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 ②固定地點:不能在房間的固定地點才能使用 ③特定內容:要有目的性的使用,即使是想玩某款遊戲、看某個影片,也是經過規劃的使用,如果是因為「無聊」則萬萬不可。 另外小蘇老師還貼心了,基於心理學設計的三道鎖,少了這三道鎖,你的防線被攻破也是遲早的事: ❶家長持有:手機是你的講話才能大...

滑世代的家長守則ー如何有效建立3C教養規則講座心得

  今天有幸參加了附近社區幼兒園辦的活動,由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辦理的「滑世代的家長守則ー如何有效建立3C教養規則」 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一看到這個課程名稱就忍不住報名,內心大喊:這就是我要的,快給我。 不過這種好講座也是不常有的,沒機會去聽講座的各位,就勉強看看我這篇心得吧。 大家一定看過或聽過,有些小孩從小就接觸3C產品,甚至可以說是3C產品帶大的;大家一定也知道,過早接觸3C產品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壞處,但當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常常不知所措。 其實手機成癮跟物質成癮並列為成癮的2大主因,物質成癮有哪些呢:毒品、香煙、酒精。 你可能會說,用個手機而已,跟上面這麼東西比起來有這麼嚴重嗎?在身體的損害上,的確是沒這麼具有顯著性,但在防制方面,手機成癮的防制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我們對手機太輕忽了,沒想到看似無害的電子盒子裡面,竟然藏有這麼多注意力陷阱。 其實手機「好好用是工具,打發時間變玩具」,現代生活沒有人離得開手機,所以適當的時間、年紀下,遲早都得學會使用手機。 但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你拿手機只是為了「無聊」,不知道做什麼就拿手機出來滑一滑,那就只是打發時間而已。 我們知道小時候看了鬼片可能會害怕一整個禮拜,因為小孩的大腦對刺激的反應更加劇烈。而手機跟裡面遊戲是一群人花了幾個月,絞盡腦汁研究怎麼把你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裡面有精細的畫面、優美的音效及滿滿的刺激。 因此,你怎麼能怪孩子拿起手機就忘了其他事,該怪的是身為家長的你,不該讓這麼小的孩子接觸比真實世思更鮮豔十倍的手機世界。 除了太過沉浸在虛擬世界外,手機的危害至少還有視力變差、睡眠不良、肥胖問題、學習退步、情緒波動、人際關係上,所以各位家長不可不慎啊! 至於多大才能讓孩子用手機呢,衛福部的建議是至少2歲以後,而小蘇老師的建議則是上國小以後。 手機的方便與可怕就在於,它可以隨時、隨地、不限內容的使用,所以滑世代的家長,可以把這個手機最強的優勢阻斷,因此要有三大原則: ①固定時間: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 ②固定地點:不能在房間的固定地點才能使用 ③特定內容:要有目的性的使用,即使是想玩某款遊戲、看某個影片,也是經過規劃的使用,如果是因為「無聊」則萬萬不可。 另外小蘇老師還貼心了,基於心理學設計的三道鎖,少了這三道鎖,你的防線被攻破也是遲早的事: ❶家長持有:手機是你的講話才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