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不知道大家今年初有訂定年度目標嗎?現在是否有達成了呢? 我記得我在年初訂的目標,就像我的粉專名稱:三明治先生,我認為這個年紀最重要的事,也是最有壓力的事莫過於3件:家庭、職場、理財,我的年度計畫也循此而來。 2021年度計畫1:連續閱讀一年。🧐 我從去年開始大量閱讀,做為精進理財知識的方式。但在3月的某一天,因為露營時一時大意而中斷了本來連續閱讀5個月左右的紀錄,又因為我是使用電子書來閱讀,機器總是不近人情的,所以我的紀綠硬是停在了270天左右。即使我一年閱讀超過2萬分鐘,還是得算失敗。😞 2021年度計畫2:每天唸睡前故事。 這已經成為睡前儀式的一部分了,今年在圖書館裡借了140本繪本,雖然有大約十天因為太晚太累,取得孩子同意後沒有唸書,但這應該可以算成功吧。另外要說這140本裡唸過最多次的莫過於《派弟是個大批薩》,故事恢諧有趣,家有幼稚園小孩的可以去借來看看,包君滿意。👍 2021年度計畫3:職場順利。 有時候升不升職也不是一手可以掌握的,但一年來,雖然工作時間變少,但工作也算是都順利完成,應該也算成功吧。 至於寫作呢?寫作是我9月興起的念頭,1月時根本壓根都沒想過,不過我會把他列入明年度的計畫。 2022年度計畫1:加強版閱讀 除了要繼續閱讀一年外,還要繼續從10月5日開始的日更,我相信經由每天的寫作,一定會讓閱讀的成效更好。 2022年度計畫2:老婆小孩健康快樂 讓老婆高興是最重要的,這樣我生活也比較好過,老婆開心我就開心。小孩越來越大後教養就越需要花心思了,新的一年也要充實一些教養知識。另外露營是我們全家都喜歡的娛樂,希望單年達20露。 2022年度計畫3:追蹤人數達3000人(!!) 我從十月初開始寫作,目前追蹤人數還不到300,但我覺得目標還是訂大一點,說實話上面兩個目標都還算我我的舒適圈,只有這個是不舒適的,只能盡力而為了。 新的一年每天晚上6點,我還是會繼續分享我的各種想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嘍👏。大家新年有什麼新目標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喔。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不知道大家今年初有訂定年度目標嗎?現在是否有達成了呢? 我記得我在年初訂的目標,就像我的粉專名稱:三明治先生,我認為這個年紀最重要的事,也是最有壓力的事莫過於3件:家庭、職場、理財,我的年度計畫也循此而來。 2021年度計畫1:連續閱讀一年。🧐 我從去年開始大量閱讀,做為精進理財知識的方式。但在3月的某一天,因為露營時一時大意而中斷了本來連續閱讀5個月左右的紀錄,又因為我是使用電子書來閱讀,機器總是不近人情的,所以我的紀綠硬是停在了270天左右。即使我一年閱讀超過2萬分鐘,還是得算失敗。😞 2021年度計畫2:每天唸睡前故事。 這已經成為睡前儀式的一部分了,今年在圖書館裡借了140本繪本,雖然有大約十天因為太晚太累,取得孩子同意後沒有唸書,但這應該可以算成功吧。另外要說這140本裡唸過最多次的莫過於《派弟是個大批薩》,故事恢諧有趣,家有幼稚園小孩的可以去借來看看,包君滿意。👍 2021年度計畫3:職場順利。 有時候升不升職也不是一手可以掌握的,但一年來,雖然工作時間變少,但工作也算是都順利完成,應該也算成功吧。 至於寫作呢?寫作是我9月興起的念頭,1月時根本壓根都沒想過,不過我會把他列入明年度的計畫。 2022年度計畫1:加強版閱讀 除了要繼續閱讀一年外,還要繼續從10月5日開始的日更,我相信經由每天的寫作,一定會讓閱讀的成效更好。 2022年度計畫2:老婆小孩健康快樂 讓老婆高興是最重要的,這樣我生活也比較好過,老婆開心我就開心。小孩越來越大後教養就越需要花心思了,新的一年也要充實一些教養知識。另外露營是我們全家都喜歡的娛樂,希望單年達20露。 2022年度計畫3:追蹤人數達3000人(!!) 我從十月初開始寫作,目前追蹤人數還不到300,但我覺得目標還是訂大一點,說實話上面兩個目標都還算我我的舒適圈,只有這個是不舒適的,只能盡力而為了。 新的一年每天晚上6點,我還是會繼續分享我的各種想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嘍👏。大家新年有什麼新目標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喔。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有關上篇 退休規劃 的文章,我早在10月就寫過了,當時是我的追蹤者可能還是個位數,所以如果有人發現的話請告訴我,你一定是我頭號粉絲XD 說到我寫作的起源,我記得有個晚上,是在我看完了《個人創富》,又看過《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關了燈跟老婆說,我也想來寫作,她覺得很驚訝,因為我從來不是愛寫作的人,但也表示支持,後來就睡覺了。 隔天滑FB時就跳出了 歐陽立中 的「爆文寫作班」的廣告(被手機偷聽),考慮了一個早上就報名了,因為早鳥比較便宜嘛,更何況我昨天跟老婆報備過了,也從這時開始我的寫作生活。 盼著盼著,終於等到11月底開課,此前我也蒙著頭寫了近兩個月,我記得第一天上爆文寫作課時,每一個章節標題都震撼到我: 「 你很有料,但讀者要的是共鳴 」 「 讓讀者不知不覺讀完,是你的義務 」 句句都說到我心坎了,其他章節也一一說明寫作時要注意的點,或應該避免的事,根本是篇篇精華。 現在課上完了,我自認雖然技巧還沒辦法用得很純熟,但光是課裡提到心法就已經讓我的文章提升了一個檔次了。因此覺得有必要把他分享出來,又覺得只用說的不準,不如重寫當初第一篇文讓大家看看成效吧! 至於寫作有什麼用?為什麼需要特地上爆文寫作班呢?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1.寫作是輸出的過程,在輸出的過程能讓你把唸過的書、看過的文章、影片等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才有辦法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因此寫作是檢視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 2.寫作也有機會讓你的知識變現,不管你的專業是什麼,一定有人希望能了解、學習你的專業,只要能找到對的受眾,寫作可以讓你有機會,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3.再好的老師也沒辦法在空盪盪的教室上課,精進自己的寫作技巧有助於讓聽眾更了解你的論點,只要聽眾越多,也會讓你更有動力繼續擠出更多知識。 重寫的文章裡,我運用了「爆文寫作課」中的三明治式架構、雙重迴圈、預說服,金句法、押韻法等等。如果你也對寫作有興趣,歡迎加入歐陽老師的 爆文寫作課 ,我運用的技巧還不及課堂的1/10,但相信你也會感覺比起原始文章(連結放留言),這篇文章更有吸引力、說服力。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現在就報名 爆文寫作課 !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有關上篇 退休規劃 的文章,我早在10月就寫過了,當時是我的追蹤者可能還是個位數,所以如果有人發現的話請告訴我,你一定是我頭號粉絲XD 說到我寫作的起源,我記得有個晚上,是在我看完了《個人創富》,又看過《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關了燈跟老婆說,我也想來寫作,她覺得很驚訝,因為我從來不是愛寫作的人,但也表示支持,後來就睡覺了。 隔天滑FB時就跳出了 歐陽立中 的「爆文寫作班」的廣告(被手機偷聽),考慮了一個早上就報名了,因為早鳥比較便宜嘛,更何況我昨天跟老婆報備過了,也從這時開始我的寫作生活。 盼著盼著,終於等到11月底開課,此前我也蒙著頭寫了近兩個月,我記得第一天上爆文寫作課時,每一個章節標題都震撼到我: 「 你很有料,但讀者要的是共鳴 」 「 讓讀者不知不覺讀完,是你的義務 」 句句都說到我心坎了,其他章節也一一說明寫作時要注意的點,或應該避免的事,根本是篇篇精華。 現在課上完了,我自認雖然技巧還沒辦法用得很純熟,但光是課裡提到心法就已經讓我的文章提升了一個檔次了。因此覺得有必要把他分享出來,又覺得只用說的不準,不如重寫當初第一篇文讓大家看看成效吧! 至於寫作有什麼用?為什麼需要特地上爆文寫作班呢?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1.寫作是輸出的過程,在輸出的過程能讓你把唸過的書、看過的文章、影片等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才有辦法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因此寫作是檢視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 2.寫作也有機會讓你的知識變現,不管你的專業是什麼,一定有人希望能了解、學習你的專業,只要能找到對的受眾,寫作可以讓你有機會,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3.再好的老師也沒辦法在空盪盪的教室上課,精進自己的寫作技巧有助於讓聽眾更了解你的論點,只要聽眾越多,也會讓你更有動力繼續擠出更多知識。 重寫的文章裡,我運用了「爆文寫作課」中的三明治式架構、雙重迴圈、預說服,金句法、押韻法等等。如果你也對寫作有興趣,歡迎加入歐陽老師的 爆文寫作課 ,我運用的技巧還不及課堂的1/10,但相信你也會感覺比起原始文章(連結放留言),這篇文章更有吸引力、說服力。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現在就報名 爆文寫作課 !
你有自己的退休規劃嗎?你一定要先認識4%法則,而時間更是你最好的朋友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工作是為了以後退休能享受生活,但要多少錢才能退休?退休後的餘命多久才算合理?你有認真規劃過你的退休財務嗎? 很多人覺得工作時就好好賺錢,其他的事等退休再說,但等到退休可能為時已晚。讓我們看看2個例子吧,先不考慮社會保險等等: A先生工作到65歲,存了1500萬,他選擇放在指數化投資裡,每年提領60萬來花用,朋友覺得他太過冒險,因為算起來25年就會花光,但他似乎信心滿滿。 B先生也工作到65歲,但他選擇把2000萬存款放在銀行活存,這可是他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存款,不能放到股市冒風險,他也很擔心退休準備不足,所以設定一年的花費約50萬元,算起來可以用40年沒問題,到時他還活著的話都105歲了。 沒想到只過了十多年,B先生發現每年提領50萬已經無法維持他的生活,這才發現他忘記考慮通膨,如果計算每年2.5%的通膨,20年後原本的50萬只剩原來30萬左右的購買力,這使他需要花費80萬才能享有原本的生活品質,但20年前的國人平均壽命是84歲,現在已經是95歲了,他很擔心自己的壽命會不會高於平均。 而A先生呢,他的存款比B先生要少,花費又比較高,但是他的指數化投資每年除了打敗通膨外,還能額外產生報酬,這使得他經過20年還能保有原本60萬的購買力,而且本金消耗無幾。 A先生使用的是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的4%理論,他的理論簡而言之,經過歷史(1926年到1990年)的驗證,以每年提取退休準備金額的4%為例,可以相信(86%機率)在30年間供應無虞。 你可能會說,以前的生活跟現在的生活已經大不相同了,舉例來說,以前可不需要買手機,更沒有什麼電信費、訂閱費,花費只會越來越多,不能只用歷史來推測未來,另外有86%在30年間供應無虞,那超過30年呢,或是落在14%機率那側怎麼辦呢? 這問題有2個簡單的解方:1.提高退休準備金、2.降低提領比例,舉例來說你可以只準備1000萬放指數化投資作為退休準備,但提領比例設為3%,在40年內基本上都能享有同樣的購買力,如果這些年市況可能還能增加一點。 讓我們以工作30年後退休舉例,要存到1000萬你需要一年存款10萬左右(以指數化年化7%計算),但如果你有其中10年離開市場的話, 每年所需金額馬上就翻倍變成20萬 。10年的時間多嗎?平均不過每年有一季多一點...
你有自己的退休規劃嗎?你一定要先認識4%法則,而時間更是你最好的朋友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工作是為了以後退休能享受生活,但要多少錢才能退休?退休後的餘命多久才算合理?你有認真規劃過你的退休財務嗎? 很多人覺得工作時就好好賺錢,其他的事等退休再說,但等到退休可能為時已晚。讓我們看看2個例子吧,先不考慮社會保險等等: A先生工作到65歲,存了1500萬,他選擇放在指數化投資裡,每年提領60萬來花用,朋友覺得他太過冒險,因為算起來25年就會花光,但他似乎信心滿滿。 B先生也工作到65歲,但他選擇把2000萬存款放在銀行活存,這可是他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存款,不能放到股市冒風險,他也很擔心退休準備不足,所以設定一年的花費約50萬元,算起來可以用40年沒問題,到時他還活著的話都105歲了。 沒想到只過了十多年,B先生發現每年提領50萬已經無法維持他的生活,這才發現他忘記考慮通膨,如果計算每年2.5%的通膨,20年後原本的50萬只剩原來30萬左右的購買力,這使他需要花費80萬才能享有原本的生活品質,但20年前的國人平均壽命是84歲,現在已經是95歲了,他很擔心自己的壽命會不會高於平均。 而A先生呢,他的存款比B先生要少,花費又比較高,但是他的指數化投資每年除了打敗通膨外,還能額外產生報酬,這使得他經過20年還能保有原本60萬的購買力,而且本金消耗無幾。 A先生使用的是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的4%理論,他的理論簡而言之,經過歷史(1926年到1990年)的驗證,以每年提取退休準備金額的4%為例,可以相信(86%機率)在30年間供應無虞。 你可能會說,以前的生活跟現在的生活已經大不相同了,舉例來說,以前可不需要買手機,更沒有什麼電信費、訂閱費,花費只會越來越多,不能只用歷史來推測未來,另外有86%在30年間供應無虞,那超過30年呢,或是落在14%機率那側怎麼辦呢? 這問題有2個簡單的解方:1.提高退休準備金、2.降低提領比例,舉例來說你可以只準備1000萬放指數化投資作為退休準備,但提領比例設為3%,在40年內基本上都能享有同樣的購買力,如果這些年市況可能還能增加一點。 讓我們以工作30年後退休舉例,要存到1000萬你需要一年存款10萬左右(以指數化年化7%計算),但如果你有其中10年離開市場的話, 每年所需金額馬上就翻倍變成20萬 。10年的時間多嗎?平均不過每年有一季多一點...
投資跟工作一樣,想在裡面找樂趣就誤會大了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有些人請我推薦投資標的,我自然是跟他推薦長期的指數化投資,但大部分的人對於長期投資都嗤之以鼻,就算他們理解了指數化投資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還是不感興趣,因為這樣太過「 無趣 」,他們傾向短期交易中獲得成就感。 可惜的是,短期投資能獲得「 成就感 」通常不是因為你的眼光精準,而是市場有「更大的笨蛋」而已。真正的投資應該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當中有任何「 有趣 」的部分的話,應該是哪裡搞錯了。 你是否覺得你的工作很「 有趣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持否定的答案。 很多人都喜歡打電動,可是成為電競選手後,每天超過十個小時的訓練,光是想像就已經十分辛苦,也有影音創作者挑戰一天就大喊吃不消,更不乏電競選手出來訴苦。 電競選手通常是喜歡電玩才會走上這條路,但當興趣變成工作時,才發現要考慮到所有環節,做出最理性的行動,少了「玩」電動時的隨心所欲,反而變得像學校考試一般。 電玩界有一群人專精在「 Speed Run 」,意思是在最快的速度完成關卡,例如我們熟悉的超級瑪莉歐,他們經過成千上萬次練習,精研所有動畫的運算原理,因為只要一個失誤可能就要重頭來過。 舉例來說,瑪莉歐每過一個小關卡就要跳一次旗子,然而從最上面滑下來的過程太過費時,所以Speedrunner要練到只能踩到最底層以爭取時間。還沒完,過關秒數尾數在1、3、6時會施放煙火,這一放代表3秒鐘過去,也代表要重頭來過了。 挑戰跳到旗竿最高處拿1000分及看似隨機的煙火施放(+500分)都是遊戲樂趣所在,但當變成在零點零幾秒決定成敗時,這些部分反而像是選擇題裡的陷阱選項,等公佈答案時會讓你抱頭懊惱。 投資跟上述的過程,在枯燥的部分可能是一樣的,但不同的是,遊戲還能夠有最後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例如秒數推進了0.01秒、技術更加純熟之類的。 但投資可就沒有,投資的收益或許能讓你產生成就感,並過上更優渥的生活,但過程動輒數年甚或數十年,過了這麼久時間很難感受什麼成就感。 真正的投資應該像把果樹種到土壤裡,讓它經過一段時間吸收陽光、養分及水後,成長茁壯長出果實,你不該期待今天買了一個小苗,明天就變成市場的搶手貨,讓你得以高價賣給別人。
投資跟工作一樣,想在裡面找樂趣就誤會大了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有些人請我推薦投資標的,我自然是跟他推薦長期的指數化投資,但大部分的人對於長期投資都嗤之以鼻,就算他們理解了指數化投資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還是不感興趣,因為這樣太過「 無趣 」,他們傾向短期交易中獲得成就感。 可惜的是,短期投資能獲得「 成就感 」通常不是因為你的眼光精準,而是市場有「更大的笨蛋」而已。真正的投資應該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當中有任何「 有趣 」的部分的話,應該是哪裡搞錯了。 你是否覺得你的工作很「 有趣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持否定的答案。 很多人都喜歡打電動,可是成為電競選手後,每天超過十個小時的訓練,光是想像就已經十分辛苦,也有影音創作者挑戰一天就大喊吃不消,更不乏電競選手出來訴苦。 電競選手通常是喜歡電玩才會走上這條路,但當興趣變成工作時,才發現要考慮到所有環節,做出最理性的行動,少了「玩」電動時的隨心所欲,反而變得像學校考試一般。 電玩界有一群人專精在「 Speed Run 」,意思是在最快的速度完成關卡,例如我們熟悉的超級瑪莉歐,他們經過成千上萬次練習,精研所有動畫的運算原理,因為只要一個失誤可能就要重頭來過。 舉例來說,瑪莉歐每過一個小關卡就要跳一次旗子,然而從最上面滑下來的過程太過費時,所以Speedrunner要練到只能踩到最底層以爭取時間。還沒完,過關秒數尾數在1、3、6時會施放煙火,這一放代表3秒鐘過去,也代表要重頭來過了。 挑戰跳到旗竿最高處拿1000分及看似隨機的煙火施放(+500分)都是遊戲樂趣所在,但當變成在零點零幾秒決定成敗時,這些部分反而像是選擇題裡的陷阱選項,等公佈答案時會讓你抱頭懊惱。 投資跟上述的過程,在枯燥的部分可能是一樣的,但不同的是,遊戲還能夠有最後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例如秒數推進了0.01秒、技術更加純熟之類的。 但投資可就沒有,投資的收益或許能讓你產生成就感,並過上更優渥的生活,但過程動輒數年甚或數十年,過了這麼久時間很難感受什麼成就感。 真正的投資應該像把果樹種到土壤裡,讓它經過一段時間吸收陽光、養分及水後,成長茁壯長出果實,你不該期待今天買了一個小苗,明天就變成市場的搶手貨,讓你得以高價賣給別人。
散戶也有優勢?從大姆指湯姆學習股市厚黑學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大拇指湯姆」是格林童話裡的一則故事,我原本對這則故事完全陌生,只是最近連看了兩部戲劇都提到了它,分別是《紙房子》的大姆指湯拇計畫,及《大娛樂家》的拇指湯姆將軍。 格林童話其實包含了許多黑暗面,「大拇指湯姆」也不例外,內容主要描寫了一個拇指大的男孩,利用自己矮小身軀做出別人做不到的事,加上不斷的利用(陷害)別人,最終達成了他的目的(詐騙金錢),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本來是想當作兒子的床邊故事的,但這故事內容實在不太具教育意義,不過我倒是從中看出了一些大人可以應用的點。 大拇指湯姆裡有大量的情節,關於湯姆利用矮小身軀的優勢,例如爬進老鼠洞、大吼大叫吸引注意(而自己因為身型不會被注意到),被牛、狼吃下肚時還能運用策略脫困,這令我想到了股市中散戶的優勢。 你可能會想,散戶能有什麼優勢?股市不就是一部用錢投票的機器嗎?小小散戶根本無法影響股市。 沒有錯,散戶無法影響股市,但為什麼要影響股市呢,可以學學大拇指湯姆,他可沒想利用武力制服那些身型比他大上百倍的動物。 湯姆利用了他的優勢,而我認為散戶有三大優勢: 一、部位小進出靈活: 就像湯姆可以自由進出老鼠洞,散戶可以今天買了明天看苗頭不對就賣出,大戶們可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身軀太過龐大,每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股價走勢,換句話說,他們進不了老鼠洞。 二、不會有人注意到你: 湯姆靠著大吼大叫吸引了故事中的廚娘而嚇走小偷,自己則因為身型小,廚娘根本沒有注意到。散戶的優勢在於,你可以自由選擇投資的時間,可以在時機成熟時才投資,可以抱股好幾年,更重要的是,可以什麼都不做,不會有人注意你什麼也沒做,也沒人會催促你做點什麼,一般的機構、法人可沒這種待遇。 三、可以運用策略寄生在市場裡: 坊間的籌碼分析,或是參考機構法人的持股報告、甚至投資基金時,就有點像是寄生在一個大型動物體內,靠大戶的養分維生。就像湯姆被牛或狼吃下去,還能繼續存活也是因為他的身型夠小,才免於在入口時就被撕碎。 綜合這三大優勢的散戶,有什麼投資是其他大戶做不到,又能獲得穩定收益的呢? 我認為非指數化投資莫屬。 指數化投資就像是散戶的老鼠洞,你不會看到機構法人把部位全投入其中,因為他們鑽不進去,而你可以在裡面安穩的休息,可以獲得整體市場的平均報酬,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會注意到你只是買進並持有,其餘的什麼也沒做。 在市場中,與其學習大戶們殺進殺出,不如善用散戶的優勢:指數化...
散戶也有優勢?從大姆指湯姆學習股市厚黑學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大拇指湯姆」是格林童話裡的一則故事,我原本對這則故事完全陌生,只是最近連看了兩部戲劇都提到了它,分別是《紙房子》的大姆指湯拇計畫,及《大娛樂家》的拇指湯姆將軍。 格林童話其實包含了許多黑暗面,「大拇指湯姆」也不例外,內容主要描寫了一個拇指大的男孩,利用自己矮小身軀做出別人做不到的事,加上不斷的利用(陷害)別人,最終達成了他的目的(詐騙金錢),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本來是想當作兒子的床邊故事的,但這故事內容實在不太具教育意義,不過我倒是從中看出了一些大人可以應用的點。 大拇指湯姆裡有大量的情節,關於湯姆利用矮小身軀的優勢,例如爬進老鼠洞、大吼大叫吸引注意(而自己因為身型不會被注意到),被牛、狼吃下肚時還能運用策略脫困,這令我想到了股市中散戶的優勢。 你可能會想,散戶能有什麼優勢?股市不就是一部用錢投票的機器嗎?小小散戶根本無法影響股市。 沒有錯,散戶無法影響股市,但為什麼要影響股市呢,可以學學大拇指湯姆,他可沒想利用武力制服那些身型比他大上百倍的動物。 湯姆利用了他的優勢,而我認為散戶有三大優勢: 一、部位小進出靈活: 就像湯姆可以自由進出老鼠洞,散戶可以今天買了明天看苗頭不對就賣出,大戶們可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身軀太過龐大,每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股價走勢,換句話說,他們進不了老鼠洞。 二、不會有人注意到你: 湯姆靠著大吼大叫吸引了故事中的廚娘而嚇走小偷,自己則因為身型小,廚娘根本沒有注意到。散戶的優勢在於,你可以自由選擇投資的時間,可以在時機成熟時才投資,可以抱股好幾年,更重要的是,可以什麼都不做,不會有人注意你什麼也沒做,也沒人會催促你做點什麼,一般的機構、法人可沒這種待遇。 三、可以運用策略寄生在市場裡: 坊間的籌碼分析,或是參考機構法人的持股報告、甚至投資基金時,就有點像是寄生在一個大型動物體內,靠大戶的養分維生。就像湯姆被牛或狼吃下去,還能繼續存活也是因為他的身型夠小,才免於在入口時就被撕碎。 綜合這三大優勢的散戶,有什麼投資是其他大戶做不到,又能獲得穩定收益的呢? 我認為非指數化投資莫屬。 指數化投資就像是散戶的老鼠洞,你不會看到機構法人把部位全投入其中,因為他們鑽不進去,而你可以在裡面安穩的休息,可以獲得整體市場的平均報酬,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會注意到你只是買進並持有,其餘的什麼也沒做。 在市場中,與其學習大戶們殺進殺出,不如善用散戶的優勢:指數化...
攻擊不是最好的防禦,小心價值投資的矛盾陷阱,事先擬定策略才是上策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股市已經走了一年的多頭了,不管是你是已經在股市裡了,或是還在外圍觀望,不免會覺得躍躍欲試吧。 許多人生性比較謹慎,在進場前會先做足功課,可能是閱讀書籍、研讀財報、分析殖利率、或是研究線型,只要有研究,可以事後驗證都算是好的作為,但問題是研究後你可以怎麼行動呢? 我有個同事在半年前初入股市,對某支個股做了一番研究後勇敢投入,結果慘遭套牢,加碼攤平越套越牢,之後對股市的印象就停留在股市是「主力」的戰場,漲跌是操縱在主力的喜好。 其實我初入股市時也是一樣,接觸到了基本的殖利率分析,參考一些歷年ROE的量化分析後就勇敢投入,結果一樣慘遭套牢。 後來我才明白,不是因為股價漲跌跟基本面無關,而是基本面的因素太多,凡人無法考慮面面俱到,因此你認為的「無關」,只是跟你注重的點相關較低。 我想了一下,這也是人之常情, 有句話說當你手上只有錘子,看到什麼都像釘子。 正是因為你無法考慮所有因素,自然會在你想得到的因素找關聯性,當找不到時就覺得股市漲跌很無厘頭。 你可能會問啦,我就想試看看主動選股,不試試怎麼知道,這樣不行嗎? 當然可以啦,所以我今天想聊的是,你可以怎麼做。 一般人的理想狀態是,學到一些知識後,先投入一小部分資金去試單,如果方法可行就加碼,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選股之道。 但現實狀態很可能是,小量試單後套牢,因為學的是價值投資所以越跌越買,最後在某個時間點受不了虧損而出場,才看到股價慢慢回升而扼腕不已。 你發現了嗎,這方法在價值投資的領域行不通,因為越跌越買跟小量試單兩者根本上是矛盾的,你不應該使用價值投資而買入,卻使用技術分析而賣出,這樣的試驗不符邏輯也注定不會有成效。 你一定會問,初入股市自知知識量不夠,想先試個水溫才會設停損,不設停損不是更慘嗎? 我會建議,如果你想走的是價值選股的投資,一開始最好是先把部位放在指數化投資,因為這屬於最保守的價值投資,再分出一小部分,可能是10%的部位做主動選股,這10%還要再拆分不同標的、分批投入,所以基本上可能是零股買入。 這樣的方法結合了小量試單,又能在操作邏輯符合價值分析,如此得出的結果才具參考性,而且還能與指數化投資做直接比較,如果績效是好的可以逐漸擴大部分比例,反之則可以在控制損失的狀態下死心。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在主動投資嘗試失敗後,才要開始進行指數化投資,但如前述這可能會形成心理陷阱,等你回神過來時已經陷入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