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的退休規劃嗎?你一定要先認識4%法則,而時間更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工作是為了以後退休能享受生活,但要多少錢才能退休?退休後的餘命多久才算合理?你有認真規劃過你的退休財務嗎?


很多人覺得工作時就好好賺錢,其他的事等退休再說,但等到退休可能為時已晚。讓我們看看2個例子吧,先不考慮社會保險等等:

A先生工作到65歲,存了1500萬,他選擇放在指數化投資裡,每年提領60萬來花用,朋友覺得他太過冒險,因為算起來25年就會花光,但他似乎信心滿滿。

B先生也工作到65歲,但他選擇把2000萬存款放在銀行活存,這可是他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存款,不能放到股市冒風險,他也很擔心退休準備不足,所以設定一年的花費約50萬元,算起來可以用40年沒問題,到時他還活著的話都105歲了。

沒想到只過了十多年,B先生發現每年提領50萬已經無法維持他的生活,這才發現他忘記考慮通膨,如果計算每年2.5%的通膨,20年後原本的50萬只剩原來30萬左右的購買力,這使他需要花費80萬才能享有原本的生活品質,但20年前的國人平均壽命是84歲,現在已經是95歲了,他很擔心自己的壽命會不會高於平均。

而A先生呢,他的存款比B先生要少,花費又比較高,但是他的指數化投資每年除了打敗通膨外,還能額外產生報酬,這使得他經過20年還能保有原本60萬的購買力,而且本金消耗無幾。

A先生使用的是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的4%理論,他的理論簡而言之,經過歷史(1926年到1990年)的驗證,以每年提取退休準備金額的4%為例,可以相信(86%機率)在30年間供應無虞。

你可能會說,以前的生活跟現在的生活已經大不相同了,舉例來說,以前可不需要買手機,更沒有什麼電信費、訂閱費,花費只會越來越多,不能只用歷史來推測未來,另外有86%在30年間供應無虞,那超過30年呢,或是落在14%機率那側怎麼辦呢?

這問題有2個簡單的解方:1.提高退休準備金、2.降低提領比例,舉例來說你可以只準備1000萬放指數化投資作為退休準備,但提領比例設為3%,在40年內基本上都能享有同樣的購買力,如果這些年市況可能還能增加一點。

讓我們以工作30年後退休舉例,要存到1000萬你需要一年存款10萬左右(以指數化年化7%計算),但如果你有其中10年離開市場的話,每年所需金額馬上就翻倍變成20萬。10年的時間多嗎?平均不過每年有一季多一點的時間離開市場,如果常常預測市場而進出的話其實很容易達成。更別說預測市場的過程還有可能看走眼,如果有15年的時間不在市場,那你每年就需要存款35萬才夠了。

因此在退休規劃中,我們需要正確的退休知識(4%或更保守的提領比例),還需要及早規劃退休,並長期堅持。希望大家從現在就開始退休規劃,因為你必須讓時間發揮威力,不然就得加倍努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投資不是有錢人的特權,月光族更得投資

投資不是有錢人的特權,月光族更得投資

《貴人就像病毒,保持距離就沒你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