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決定你的作法,沒有目標就只會瞎忙

最近Covid-19的疫情遍佈全台,鄉下如我身邊也出現不少確診者,正如之前不知道誰講的,沒認識確診者代表你沒朋友,還好我有。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身邊的人普遍都輕症。我身邊不少一家四口全中的,也是都輕症,可能活動力差一點,小孩燒得滿高,但都還不需要看醫生。

但很弔詭的是,身邊分成兩派人,得過的覺得確診真的沒什麼,沒得過的,還有一大部分非常擔心。

明明知道身邊的人都是輕症、數據也顯示同一個結果,但就是忍不住去想那個0.2%的中重症率,也忘不了兒童MIS-C的結果。

這好像是人性免不了的偏誤,我們知道以機率來講真的沒什麼,但就是擔心發生在自己身上。

就像我們知道坐飛機很安全,但擔心的人會說,因為坐飛機有意外跑不掉。其實你過個馬路有意外你可能也跑不掉,但就很少人每過個路口就擔心一次。

我們總是對熟悉的東西放鬆戒心,對陌生的事物保持警惕。

幾年就會流行一次的腸病毒71型,特別容易引發重症,父母們對這個名稱應該不陌生了,但你知道嗎?這型腸病毒不管在死亡率、重症率,都比Covid-19嚴重。

你可能會說,Covid-19的傳染性極強,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但Covid-19在台灣爆發才第一年,腸病毒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了,為什麼你不會恐慌呢?

有沒有很像坐飛機跟過馬路的狀況,明明是比較安全的事,因為遇到得少,就加倍煩惱。反之,危險的事常做就不會擔心。

如同我之前講過,共存是必然結果。現在我們其實也沒有選擇,一定要走向共存。

也就是說,Covid-19漸漸會由一個新聞事件,變成我們身邊的日常。

那我真的很想說,拜託不要再恐慌了,既然你早晚要習慣,何不現在就開始習慣。

讓我想到前一陣子帶大兒子去打兒童bnt疫苗,看到一些家長戴2層口罩外加面罩,忍不住想,有這麼誇張嗎?不熱嗎?

經過了門口量體溫、填寫意願表幾關後,某關的關主突然驚恐的看著我,原來是我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把口罩脫掉了。

不知道其他家長有沒有嚇個半死,真是不好意思。

我所住的彰化已經一路要放到畢業前一天了,今天早上看到直接翻白眼。

雖然說好可以到校照顧,但只有我們兩個去就算了,隨便一個老師確診又要取消。

也不知道現在停課是要等什麼,疫情的趨勢看北部就知道,之後四五千人都是常態,會不會上班的人都群體免疫了,我們又得迎接新一波的學童感染潮。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回歸正常,但在政治正確的大旗下,大家不一定敢講出來,可能只能等到頓悟的那天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下) -生命週期投資法應用

別讓心理抄捷徑ー數據不會騙你,但你會被敘事騙了

股市很難懂嗎?用泛舟比喻你就懂